一、科技管理完善机制。五年来,学校召开两届科技工作会议。第三届科技工作会议明确了“以‘五项计划’为抓手,加强科技内涵建设,提升科技竞争力”的工作思路,并强调做好“六个统筹”工作。第四届科技工作会议提出了“科技转型发展”的响亮口号,要求持续推进“五项计划”、大力强化“四个意识”,为实现“四个突破”夯实基础,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修订)《皖南医学院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皖南医学院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暂行办法》等科研管理制度26项,规范了科研管理行为,使科研管理每一个环节有据可依、有法可施。加强校、院(部)、学科点三级联动,科技管理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学术治理构建体系。学校成立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修订《皖南医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学术委员会的定位和职责,确定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权力机构。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学术伦理与道德委员会等3个专门委员会,制定《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章程》和《学术伦理与道德委员会章程》。各二级学院根据校学术委员会要求,成立专家委员会,制定专家委员会章程。构建了校学术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三级学术治理架构体系。
三、学科建设再上台阶。学科建设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学校坚持“学科引校”战略,合理配置学科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布局。“中医痹病学”成功获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新增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5个、重点培育专科5个。顺利完成第二批9个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建设期满验收考核工作,4个学科获优秀等级;开展第三批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遴选工作,2个一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遴选为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遴选为重点扶持学科,增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校级重点扶持一级学科,设立“德育与医学人文教育协同研究中心”。加大科技创新团队培育力度,开展并完成首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期满验收工作,“显微神经解剖与神经肿瘤精准治疗的转化医学团队”等四个团队获批为校第二批科技创新团队。
四、学位点建设深入拓展。新增口腔医学和应用心理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出台《皖南医学院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和《皖南医学院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组织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3个一级学科参加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组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参加教育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2013年学校成为国家级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制定《皖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修订)》,对硕士生导师进行遴选、考核及培训,充分发挥导师学生双向选择机制。2017年,组织药学专业学位、护理专业学位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一级学科进行硕士学位授权申报。
五、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科研平台建设迈出坚实新步伐,学校中心实验室顺利搬迁至新落成的逸夫科技楼,科技工作条件明显改善,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积极开展大型仪器设备技术系列培训,加强师生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了解,提高学校共享平台的服务能力。“安徽省多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活性生物大分子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其中“活性生物大分子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在安徽省科技厅绩效考核中获评良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获批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皖南医学院心理行为评估与咨询中心”智库建设。获批高校提升计划(基础保障性计划)项目21项,资助金额5400余万。“安徽省多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与山东富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定合作研究协议,获得资助经费100万。开工建设SPF动物实验室,启动“解剖学—临床学转化医学实验室”建设,积极组织申报“重大疾病非编码RNA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六、科研成果再创新高。学校坚持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的原则,精心组织科研项目申报。五年来,共获批校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72项,资助经费3300余万元,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7项、横向课题和产学研项目18项,人文社科立项实现新突破;资助校级项目501项,资助经费300余万,其中校中青年资助项目406项、校重点科研项目培育基金项目95项;资助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158项,资助经费24.15万。发表学术论文403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71篇。出版专著99部,其中主编43部、副主编27部。积极组织申报各类科技奖43项,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芜湖市科技进步奖9项,尤其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获得,是我校高级别科学技术奖自2001年以来15年的再次突破。申报高级别科技奖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学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凝练水平稳步提升。
七、学术交流质量提升。学校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活动,邀请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行高水平讲座和开展“博士论坛”66次,6000余人次参加;加大国家级项目申报指导,组织开展国家级基金申报动员会、汇报会,邀请多项国家级基金项目获得者对教师基金申报进行指导;《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和《皖南医学院学报》办刊质量进一步提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核心指标逐年上升,《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位居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皖南医学院学报》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并被评为“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安徽省首批学术期刊A类、安徽省优秀学报。
八、专利活动蓬勃发展。为充分调动我校师生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学校修订《皖南医学院专利管理办法》,联合各学院多次举办专利讲座,进一步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加强专利申报工作。五年来,全校师生共申请专利230项,授权118项,专利申请量以及授权量逐年稳步提高。其中有7项发明专利已向企业成功转让,转让资金近20万元。组织开展皖南医学院第一届至第五届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积极参加芜湖市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并获得各类奖项111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5项。2014年学校成功承办芜湖市第三届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
九、科技扶贫深入开展。学校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扎实投身科技扶贫,认真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向定点帮扶村——六安市金安区先生店乡鲍湾村捐赠电脑25台,价值9万余元,用于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电子阅览室;积极争取社会捐赠,争取皖西学院图书馆捐赠书架一批、北京人天书店捐赠图书一批价值约1万元;积极组织开展捐款活动,2014、2015年共募集捐款10余万元,并认领鲍湾村10万元“范月水泥路修建工程”和4.8万元的集体桃林建设项目;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地方群众,组织附院专家前往鲍湾村开展医疗咨询、义诊服务等活动;我校干部和帮扶村贫困户实行对口帮扶,保证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同时根据省教育厅及扶贫办文件要求,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任务。
举办科技工作会议
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
“安徽省多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科技厅验收
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论证我校SPF实验动物房建设方案
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辅导报告会
举办“博士论坛”
开展大型仪器设备技术系列培训
承办芜湖市第三届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
赴省直定点帮扶乡镇开展调研走访和慰问活动